我盼减肥网

首页 > 减肥方法 > 健康减肥方法  >  改革开放40年,吃饱喝足了,整个人却不好了,咋办?

改革开放40年,吃饱喝足了,整个人却不好了,咋办?

2022-11-25 17:09:47 网友投稿 我要评论

 

    经常会听到某年轻人突然“癌”或“梗”走了,一丝伤感和无奈后,好像一切很正常,现代人到底是咋了,吃的、生活条件、医疗条件样样都好,为啥就这么脆弱呢?

    毋庸置疑,改革开放最重要的40年,让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吃的方面,原来“没得吃”现在是“挑着吃”,原来“吃不饱”现在是“热量过剩”,原来“限量供应”现在是“应有尽有”。从1978到2018年,短短40年,中国老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日子。

    大家都向往这种美好惬意的日子,可不是吗,连慢性疾病也来凑热闹了,近些年,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疾病频频光顾我们的生活圈子,一定要与大家结伴同行。曾经在七八十的年代听都没有听过的疾病,现在逐年呈爆发的态势,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。因为疾病,让一个曾经美好的家庭黯然无光。

    今天,小编汇总了一下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状况和原因,以及推荐的应对方案。

    一、各种慢性疾病和癌症人群的数量、发病原因及其危害:

    1、超重与肥胖人群:3.25亿。

    40年前哪有“肥胖”之说,都吃不饱呢。据世界知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统计,目前中国的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,按BMI >24统计有23%的人口超重,数量是3.25亿;肥胖人口按BMI >27统计,达到9000万,有6000多万人因肥胖并发症而就医。

    肥胖的危害:肥胖不可怕,可怕的是持续的肥胖会带来各种并发症,如: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尿酸症、脂肪肝、心脏病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。这些并发症,严重危害健康。

    发病原因:吃的多,消耗的少,营养不均衡导致的肥胖。

    2、高血压患者:3亿。

    1980年国内人口9.8亿,1979-1980第二次全国抽查数据显示,15岁以上高血压发病比例为7.73%。2018年统计,国内18岁以上高血压人口发病比例为27.9%,近3亿人。高血压发病率是40年前的3.6倍!

    高血压的危害:高血压会提升心血管发病率,导致脑卒中的发病,冠心病明显上升,还会引发心力衰竭、心室肥厚、心房颤动、终末期肾病等并发症。

    发病原因:2018年9月国际高血压学会指出,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原因有:(1)超重和肥胖。(2)不合理的高钠、低钾膳食。(3)过量饮酒。(4)焦虑担忧、心理压力等长期紧张。(5)高血压家族史、缺乏运动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环境因素等。

    3、血脂异常人群:1.6亿。

    40年前没有“高血脂”的相关统计。2018年国内血脂异常人群是1.6亿,含高血脂人群。令人忧虑的是,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。高血脂在临床上常称作高脂血症,是指血脂水平过高,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、脑血栓、脑卒中、胰腺炎等等。血脂是血液中所含类脂质的总称,主要包括胆固醇、甘油三脂、磷脂、脂肪酸等。

    发病原因:一般认为是进食了含脂肪和胆固醇类的食物过多,或进食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,也会导致血液中的脂肪升高。另外,与遗传因素也有关系。

    4、脂肪肝患者:1.2亿。

    80年代前国内没有“脂肪肝”的记载。目前脂肪肝发病率达到18%,脂肪肝已超过肝炎成为第一大肝病,患者达1.2亿,发达城市更高。最令人担心的是,好多人查出轻度脂肪肝后,几乎不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。而且,脂肪肝发病率不断增长,有年轻化趋势。

    脂肪肝不是亚健康,是独立的疾病!20%以上的人将在十年内发展为酒精性肝炎、肝硬化,甚至发展为肝癌,血脂、血糖代谢都因此而异常。一旦发现患有脂肪肝,应及时诊治。

    发病原因:膳食不合理、多坐少动、饮酒、肥胖家族史等。该病原来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“富贵病”,现在在中国也呈现高发态势。高脂肪、高热量食品摄入过多,是一个重要原因。

    5、糖尿病患者:1.1亿。

    1979年,国内糖尿病的发生率只有0.67%,2018年我国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.7%,约1.1亿糖友。中国的糖尿病人数居世界首位,全球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,全国成年人中1/10是糖尿病患者,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每年导致中国近100万人死亡,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因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死亡。

    还有1.4亿的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,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的血糖高于正常水平,如果不进行干预或治疗,有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。中国疾控中心判断糖尿病,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,只包括两项指标: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,如果把糖化血红蛋白也作为确认糖尿病人的指标之一的话,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达到11.6%。糖尿病患者是40年前的17.3倍!

    发病原因:(1)中国人似乎更容易患糖尿病。东亚人容易积聚腹部脂肪,而腹部脂肪是与2型糖尿病有着极大关系的危险因素。(2)久坐不运动和生活无规律。(3)饮食不合理,摄入了过多的含糖饮料、膳食脂肪、红肉以及细粮,肥胖,都能诱发糖尿病。

    6、心脑血管疾病致死人数:每10秒死1人。

    40年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低。现在,心脑血管疾病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,都是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死因。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每年至少有300万,每天有8200人,每小时有340人,平均每10秒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。中国总死亡人数中,每3人中至少有1人是心脑血管相关疾病。

    发病原因:肥胖,不良饮食生活习惯,遗传等因素。

    7、帕金森患者:200万。

    40年前好像还没有“帕金森”这个词。目前,帕金森病患者国内人数有200余万人,约占全球的50%,也就是说,全世界一半帕金森患者在中国,而且,每年帕金森新发患者达10万人以上。

    发病原因:脑动脉硬化,脑炎后感染,用药不当,一氧化碳中毒,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导致等。

    8、癌症致死人数:每12秒1人。

    40年前癌症几乎听不到。现在,平均每10秒有1人患癌症,平均每12秒就有1人死于癌症。2013年我国首次向公众发布的肿瘤年报显示,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约312万人,每年因癌死亡病例约270万人,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,每分钟有5人死于癌症。2018年的状况不比这个好,而且癌症发病人群年轻化了。

    发病原因:熬夜不运动,过劳压力大,饮食不规律、胡吃海喝等。

    二、推荐的应对方案:

    据相关统计,1978国内总人口约9.6亿,2018年约14亿。中国人平均寿命1978年约66岁,2018年约76岁。40年,我国的人口增加了4亿多,平均寿命增加了10岁,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,同时,相伴而来的是,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, 各种慢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人的健康和生命。

    2016年4月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出版发行,能够全面指导居民的慢病预防,这六大核心推荐可以作为日常健康管理的教科书。

    1、食物多样,谷类杂粮为主。

   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、蔬菜水果类、畜禽鱼蛋奶类、大豆坚果类等食物。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,每周25种以上。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350g左右,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100g左右,薯类75g左右。

    2、吃动平衡,保持健康体重。

    每个人都要坚持天天运动,每周进行5天中等强度运动,最好每天走路6000步,按时作息,保持健康体重。食不过量,控制总热量摄入,保持能量平衡。

    3、多吃蔬果、奶类、大豆。

    蔬菜水果、鲜奶类和大豆每天都要吃。蔬菜每天吃500g左右,新鲜水果每天吃300g左右。每天吃液态奶300g。每天一块豆腐,一小把干果。

    4、适量吃鱼、禽、蛋、瘦肉。

    每周吃鱼约400g,畜禽肉400g,蛋类300g,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60g左右。肉类优先选择鱼肉和禽肉,吃鸡蛋不弃蛋黄。少吃或不吃肥肉、烟熏和腌制肉制品。

    5、少盐少油,控糖戒烟限酒。

    清淡饮食,盐少油少,少吃油炸食品。每天食盐少于6g、油少于30g。每天糖的摄入量小于25g,

    足量饮水,成年人每天喝1600ml白开水或茶水,拒绝饮料。儿童少年、孕妇、乳母不饮酒。成年男性饮酒一天的酒精量不超过25g,女性不超过15g。所有人拒绝吸烟。

    6、杜绝浪费,清淡烹饪食材。

    珍惜食物,按需备餐,不浪费,不超量进食。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,尽量选择蒸和煮的清淡烹饪方式,减少炒和炸。多回家吃饭,享受食物和亲情。

   国际心脏病大会倡导的十六个字四大基石健康方针“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、心理平衡”,同样适合于所有人群的慢病预防,也推荐给大家。

    2016年10月25日国家提出了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,将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,健康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情,也是所有部门、全民的事。国家倡导治“未病”,预防为主,不是得了病才去治,而是在得病之前,千方百计阻止这种病的发生。

预防大于治疗,改善饮食习惯,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是慢疾预防最有效、成本最低的方法。

    分享:

    微信

    猜你喜欢

    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