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特殊时期请注意!服用这些药物后别开车
“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”
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话
但是您知道吗
服用某些药物后
也不能开车
一些药物服用后会引起嗜睡,困倦,头晕等中枢反应,影响驾驶安全。近期,受疫情、流感等因素影响,很多朋友服用了退烧止痛药、止咳药、感冒药等药物,吃完这些药物开车,很容易产生此类情况。
如何规避此类风险?
01
如果您的职业是司机,在就医时一定要告知医生,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影响驾驶的药物;
02
服药前,仔细阅读说明书,如说明书的“副作用与禁忌”一项中出现了“可见嗜睡、困倦”或“不得驾驶机、车、船、从事高空作业、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”等字样,则服药期间不宜驾车;
03
养成良好习惯,在服药之后尽量避免开车,如果必须驾驶,请休息一段时间,避开血药浓度峰值时间后再出发,比如服用感冒药之后,至少需要休息6小时再驾车,才相对安全。
哪些药会影响驾驶安全
可能影响驾驶安全呢
镇静催眠药物:
由于生活压力增大、作息的严重不规律等因素,服用催眠药物的人越来越多。常见的有安定、艾司唑仑、氯硝西泮、唑吡坦等。该类药物是通过抑制神经兴奋从而达到催眠的作用。由于该类药物的个体化差异较大,服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倦、嗜睡等的不良反应。
抗组胺药物:
现在市面上常见抗组胺药大致可以分为一代、二代和三代。一代有苯海拉明、氯苯那敏(扑尔敏)等;二代有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;三代有地氯雷他定、左西替利嗪等。三代药物嗜睡等副作用逐次减弱,但是服用后还要等副作用完全消失再驾驶车辆。
解热镇痛药物:
服药之后可能出现头晕、焦虑等神经症状,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行为障碍或抽搐。比如布洛芬,该药品说明书中标明若过量服用,会出现腹痛、呕吐、嗜睡、眩晕等症状,扑热息痛退烧药,吃后会眩晕、头痛、乏力等。
降压降糖药物:
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,在初期用药降压降糖时,血压、血糖过低,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、心悸、多汗等症状,因此,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也要谨慎驾驶,建议在车内准备一些面包、饼干、糖果来避免低血糖反应。
如您服药时不清楚
请及时询问药师
为自己的健康与安全保驾护航
来源:乌鲁木齐交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